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高中政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说课稿

http://www.hteacher.net 2021-11-22 09:37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本节课采用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视频导入法,具体操作如下:

通过多媒体播放《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卡对决》视频,设置问题:刚刚结束的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国队的比赛令人印象深刻,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中国以2:1战胜卡塔尔,在这场比赛中,中国和卡塔尔是一种什么关系?想想如果没有了其中任何一方,这场球赛还能打得下去吗?这说明他们还有什么关系?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这种对立和统一的关系,在哲学上我们就叫矛盾,进而导入本课。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视频导入结合适当的问题,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例中发现知识,更好地理解具体现实与抽象知识之间的联系,因此,更好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既对立统一

对于矛盾的概念这样简单的知识点,我会让学生结合课本上67页的“他敢烧吗”的图片,并根据课本内容概括出矛盾的含义。

学生根据教师提示、自主学习可以得出: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接着我会联系导入中两个国家在比赛时“对立”、“统一”的关系进行概念分析,并请几位同学介绍说明自己找的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事例。

学生结合生活与学习可能提出教与学、黑与白、好与坏、善与恶等例子。

对学生易混淆的概念:生活中的矛盾和哲学上的矛盾的概念,我会结合学生的举例加以点拨,帮助学生区分。

2.矛盾的同一性

接下来,通过多媒体展示漫画“他敢烧吗?”并思考问题:①他为什么不敢烧?②通过这个事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经过观察可以发现:在图中,甲、乙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因此“他不敢烧”。

最后师生共同教师总结:任何矛盾的双方都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教师继续列举其他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如:没有黑就无所谓白,没有善就无所谓恶,没有学就无所谓教等。

对同一性的另一表现,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以下谚语和诗句,并让学生讨论交流其所反映的哲理?

A.乐极生悲、否极泰来;B.满招损,谦受益;C.失败乃成功之母 ;D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E.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学生分析可得出: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教师小结: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同一性表现在: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3.矛盾的斗争性

让学生自学矛盾斗争性的概念并举例。学生结合生活列举出: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同化与异化、植物吸水和蒸发、生产与消费、磁铁的两极等。教师点明这些都是斗争性的具体表现,哲学上的斗争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对二者关系,我会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学习。先给学生展示资料: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并且前后桌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之后找小组代表来回答。

最后我会总结小组代表的观点,得出二者关系: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本环节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既符合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对于矛盾普遍性这个比较简单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我会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写了一个与外界隔绝、风景秀丽,人际和谐的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从哲学角度看,这个世外桃源就真的一点矛盾也没有吗?”这一问题引出,并利用让学生课前准备的“植物、动物、人类社会”不同矛盾的事例,让学生得出并理解: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之后,我会让学生结合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具体矛盾,来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矛盾。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

(1)通过多媒体展示五幅名人漫画,说说他们都是谁。并让学生思考:从辩证法角度,你发现了什么?并举例说明其具体表现。

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可得出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表现在: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如动物、植物矛盾不同。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如同一片叶子的嫩叶期与老叶期。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关注公众号

推荐阅读:

教师招聘考试公告

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职位表

教师招聘报名时间

责任编辑:郭爽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教师招聘通用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教师招聘面试《芦花荡》说课稿教师招聘初中美术《单色版画》教案教师招聘高中美术《进入历史》教案教师招聘初中音乐《前门情思大碗茶》说课稿教师招聘初中音乐面试教案+说课稿汇总教师招聘初中音乐《拉德茨基进行曲》说课稿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