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教师资格证笔试小学综合素质案例分析题(五)

http://www.hteacher.net 2022-12-14 16:10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1.材料:赵老师是一名小学教师,以下是她的教学日志:

片段一:“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小组讨论环节,连平时沉默寡言的赵刚都积极发言了。我才发现,原来调动积极性是这么重要的事情,它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这堂课最大的不足是课堂纪律的失控,学生因为讨论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甚至连讨论结束了还依旧在窃窃私语。”

片段二:“上次给学生看了有关“风”的视频,我发现他们对风很感兴趣,是不是可以建立一个课程体系呢?比如,在文学领域,可以赏析描写风的诗句;在艺术领域,可以发挥想象,试着画一画风;在科学领域,可以去探讨风的成因……”

片段三:“李明最近在课堂上常常走神,下课时也一个人在教室坐着,没有了往日的活泼。我感到很奇怪,联系了他的家长后才知道,原来李明家中发生了变故。我告诉家长,有我能够帮得上忙的事我会尽量帮忙,同时也希望家长不要忽视了对李明的关爱。”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赵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参考答案】

赵老师的教育行为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教师观,具体表现如下:

(1)从教师角色观来看,

①新课改倡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材料中,赵老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潜能,真正体现了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的要求。

②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材料中,赵老师针对“风”的主体,反思探索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变换教学思路寻找新的切入口,让自己的课程更加丰富多彩,符合建设者和开发者的要求。

(2)从教师行为观来看,

①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材料中,赵老师发现李明的情况,主动联系家长,与其共同对李明进行教育。凸显了教师具有家校合作的意识。

②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材料中,赵老师通过课堂实践活动,了解了调动课堂积极性、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③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材料中,赵老师以教学日志的形式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说明其具有反思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总之,赵老师的教育行为值得学习借鉴。

【解析】

2.材料:

波波很贪玩,经常不完成作业。一天,波波又没做作业,班主任张老师很生气,放学后把他单独留在教室里补作业。这时,张老师突然想起家里有事要办。看见波波还没有补完作业,张老师说:“补完作业才能回家,我一会儿回来检查”。为防止波波自己偷偷跑了,临走时张老师把教室的门上了锁。由于家里的事很多,后来张老师就把波波的事忘了。天越来越晚,波波一个人在教室里越来越害怕。他想出去,但是门被锁上了,窗户上有铁栏杆。他拼命地大喊,但学校里的人都走了,没人听得见。波波急得大哭了起来,天很晚了,波波的爸爸才找到学校,当他和张老师一起打开教室门的时候,波波的嗓子已经哭哑了。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参考答案】

暂无答案

【解析】

材料中张老师的教学行为违反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1)违背了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指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勤恳敬业,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不得敷衍塞责。材料中,张老师针对学生没有写完作业的行为进行关禁闭的惩罚,而非耐心辅导;同时还由于自己的疏忽将学生独自长时间滞留学校。

(2)违背了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要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材料中,张老师为了惩罚波波,把他独自一人留在学校,直到天色已晚,未尽到关爱学生的职责。

(3)违背了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求老师能够遵循教育规律,循循善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当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教师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独自留学生补作业,而非帮助学生解决学业障碍,养成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4)违背了爱国守法。爱国守法要求教师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材料中,张老师留学生独自一人在学校并上锁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人身自由权,违背了法律的相关规定。

总之,张老师的教育行为违背了中小学生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需要我们引以为戒。

【资料】

美和美的东西

蒋孔阳

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音乐,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们都会用审美的眼光,来说他们美不美。但是如果认真追问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们却往往会瞠目结舌,不知所答。

在对美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把美的东西当成美。这是因为我们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时候,差不多总是先碰到具体的美的东西,然后再将美的东西概括出来美的概念来。

古希腊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谈论美的专著。其中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美?”希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东西,用一位漂亮的小姐、一批漂亮的母马、一只漂亮的汤罐等等,来回答“什么是美”。苏格拉底坚决反对这一回答,说他所要探讨的,不是“什么东西是最美的”,而是“什么是美”。“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为美”。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感叹的说:“美是难得。”

这个讨论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他要我们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关于美本身,所要研究的是作为普遍规律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质,而不是芸芸总总的美的现象的美的东西。把美的东西当成美,会造成许多困难。

首先,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都东西的美。例如漂亮的小姐,就只能说明漂亮小姐的美,而不能说明漂亮的母马的美、漂亮的糖罐的美。美的东西千千万万,但它们都各有其美,而不能用以相互说明,更不能相互等同。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的美,而《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或是唐诗的美,也是各异其趣袀不相同。美事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它能说明任何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并不就是美的东西。

其次,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它是美的;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它就可能不美或是另一种美。例如两湖,当晴光潋滟或是山雨空前的时候,条件不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当时杜甫写到:“好雨知时见,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时的美可以说是美的。可是当杜甫写道:“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表乱少时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时的雨,你又能说是你、美的吗?因此任何美的东西的美,都顺着它与人凡人关系而变化,我们很难把美的东西永远当成是美的。

第三,美的东西不仅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从自然到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艺术,无不由美的东西存在,在这样众多的美的东西中,你要把美说成是一种东西,当然你、不可能。同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不同的东西,它们却可以都是美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的。

第四,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本来不是一种“东西”,我们又怎么能够把美和的东西呢?谈到味,它有酸甜苦辣;谈到色,它有红黄蓝清浊高低。凡此,都是一定的物质因素构成的,它们都表现为某种物质的东西。但是,美却不然,你能说美是有哪些物质的因素构成的呢?你只能说,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又不仅仅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例如美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但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声外之声。这样,你又怎么能够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色、声,来说明美呢?

美不是美的东西,它是什么呢?我们说它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

3.指出画线部分“味外之味”的两个“味”字的不同意思。(4分)

【参考答案】

暂无答案

【解析】

前一个“味”是指美的物质构成因素和物质条件。后一个“味”是指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

4.一群大学生探险进入一处原始森林,对所见景物的原始美十分赞叹。几小时后,他们迷路了,夜幕降临,他们对周围的景物开始感到恐惧。请从美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结合文中的原理,对这种现象作简要分析(10分)

【参考答案】

暂无答案

【解析】

这个事例说明,(1)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可以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一群学生带着放松的心情看待景物的时候,景物具有原始美。但是当他们迷路而夜幕降临,现实的审美关系发生了变化,原始美在他们眼里变成了恐惧的东西,不再美丽。(2)美也是自相矛盾的。同样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可以是不美的,关键在于人对具体事物的认识。

关注公众号

推荐阅读:

教师资格考试公告

教师资格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报考条件

教师资格准考证打印

责任编辑:欣欣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教师资格证国考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2024年上半年资格证《综合素质》类比推理2024年上半年资格证《综合素质》教育统计与测量2024年上半年资格证《综合素质》传统文化常识2024年上半年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外美术鉴赏2024年上半年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外著名音乐家及2024年上半年资格证《综合素质》外国近现代科学成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